相對上,90年代售樓廣告尚算平實可靠
比較2000年後樓盤廣告與居住願景之變化
2000-2010年
泓景臺(Banyan Garden)是位於香港九龍長沙灣西九龍填海區的私人屋苑,於2003年入伙,,與昇悅居、宇晴軒和碧海藍天同時興建,並合稱「西九四小龍」。發展商為長江實業,建築面積由617至978平方呎不等。 // 她。我的驕傲 更驕傲是給她富足生活 孩子。我的驕傲 最驕傲是看他潛能盡展 工作。我的驕傲 最驕傲是擁有人人艷羨的家 令我永遠驕傲。 泓景臺 西九龍驕人樓盤 當時廣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相信是使用《我的驕傲》為廣告主題曲,成功將廣告植入各家庭 而廣告汲及兩種最常見的家庭組合:二人家庭、有小童的家庭,最後以一名工作中的男子作結,展示家庭及工作的美滿,的確是將香港人的理想生活展示 但與90年代的廣告不同,畫面中減少對商品(樓宇單位)的圖像展示,或許有一些關於會所、平台花園的短促畫面,但整體而言,廣告是談論「想像」多於單位的實用性 你不會知道其交通狀況、社區環境,只知道「大約在西九龍」
凱旋門(The Arch)是香港一豪華住宅物業樓盤,由新鴻基地產及地鐵公司合作發展,位於香港西九龍尖沙咀。其名字意義與世界各地的凱旋門無直接關係,只是參考巴黎凱旋門的外形概念而得名,事實上是由4幢住宅大廈組成的一個像拱門的建築群。 // 凱旋門系列廣告分了四部,四部都是先介紹世界各地知名的拱形建築,突出拱形建築的高貴,後半部份就是將廣告樓盤與前半部份的高貴連結,突出顯赫的地位。 // 第一篇以2/3之章節形容天然的拱及較古的拱型建築:美國科羅拉多高原天然沙岩拱、中國新疆爍岩拱、西班牙大教堂拱廊、摩洛哥回教寺拱廊 、加拿大多倫多拱頂、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紀念碑、加拿大多倫多大會堂、美國洛杉磯機場,而廣告的後部分就用上一名設計師的訪問,講述拱型樓宇概念、建築的風格及空間美學。最後以樓宇的外部模型作結 // 第二篇前半部分展示關於有關於王朝的拱王建築:希臘、羅馬、中國長城,亦與第一篇一樣,後半是設計師訪問,其中一句:「香港凱旋門,同樣代表成就超凡,同世界其他凱旋之門一樣,都係宏偉的建築」,將買家=地位超凡標籤 // 第三篇與第四篇形容的是會所及地點,其中住戶的生活畫面均豪華、富裕、年青、有格調,重點常有宴會、美酒,總言就是高尚的生活 的確,廣告拍得十分精緻,有紀錄片的感覺,可是一般在電視廣播中收看到該廣告的大眾,有多少人真的能如此豐裕地過這種生活?那些建築設計專業名詞,將樓宇帶到一個只有富人才可接觸的階級,小市民根本不能共嗚,不是一個家的想像。
萬景峯(Vision City)位於香港新界荃灣,是一個大型住宅發展項目,由信和置業及市區重建局合作發展,是市區重建局目前已經完成的市區重建項目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該項目由市區重建局的前身土地發展公司提出重建,項目稱為「荃灣七街重建項目」。部分位置前身是香港房屋協會的四季大廈春明樓、夏雨樓及秋趣樓,四季大廈於1990年拆卸後,春明樓、夏雨樓及秋趣樓的原址為一露天停車場,於1990年代後期,土地發展公司將露天停車場的地方及其附近的樓宇列入荃灣七街重建項目的範圍,重建後項目由5座樓高43至45層的住宅物業及3層基座購物商場組織而成,提供1,466個住宅單位,其中商場部分命名為荃新天地。此外,商場地下近大河道出口設有紅色公共小巴總站。 (from wikipedia) //廣告畫面出現的群眾多為外藉人士,外型時尚亮麗,加上大量電腦加工畫面:沿海的高樓大廈、閃閃發光的建築物、模特兒、名車、宴會,最後亮出發展商及市區重建局的標誌 New vision New city 廣告畫面將荃灣社區形容為新豪宅市鎮,與該區背景格格不入,荃灣地區擁有源遠的發展歷史,於宋朝或之前已有人聚居是,一個傳統上講客家話的地方,原居民村落主要是客家民系村落。 新樓宇所在之地本為荃灣本土生活圈,附近為舊街市、食店、再遠一點為工廠。社區變舊、工廠業式微而需重組市區模式是合理的,但新設計放棄融入原本環境、亦不承傳社區本有的風貌特色。 標奇立異的樓宇廣告與居民生活格格不入,加上有市區重建局介入,使民眾對於重建局定位更不解 「發展=拆樓=官商互惠的豪宅項目?」
2000-2010年代房屋廣告主要以 追求高尚品味為主,放棄寫實「生活」的描述,你可能幻想自己能身處其中,但不可能「生活」在那裡
2010-2015年
日出康城(LOHAS Park),前稱:夢幻之城,位於香港新界將軍澳小赤沙將軍澳86區,於將軍澳工業邨以北,港鐵康城站及將軍澳車廠上蓋,是一個包括住宅、酒店、商場、公園的鐵路上蓋發展計劃
// 放工返屋企搭地鐵都只係十零分鐘
返到嚟就有超靚嘅山景海景
衝呀!海濱長廊吹吹風
百分百私人住宅由地鐵管理,佢(狗)住得最開心
領凱 港鐵千億旗艦居域
因對象不同,廣告畫面形象貼近日常生活,家庭、寵物、兒童。廣告提示「返到嚟」「有超靚嘅山景海景」都能展示社區離開城市核心有一段距離,是可休閒生活的地方。聽得明白的廣告用語,是平民化的安居樂業社區。
可是,最後出現的「千億旗艦居域」又指向甚麼?
所以廣告中可安居樂業之地其實都只是千億炒賣的場所?
會德豐集團在將軍澳南共有4個全新發展項目,命名為「O' South(澳南)」。由於將軍澳南屬低密度發展,過去兩年政府推出不少土地,包括住宅、酒店及購物商場,故被形容為可媲美太古城。「O' South(澳南)」內4個項目料提供逾2,500伙,而THE PARKSIDE則是當中的頭炮項目。 // 陽光,令人發現生活更美好一面 Parkside Metropolitan 原來好近好近 A Brighter Living 近年吹起的「文青風」延續至售樓項目,年輕的男女演員們過著悠閒生活:書店、咖啡屋、麵包店、單車、小狗、在草地慢步,加上暖色陽光的畫面,建構出如日劇一般的生活畫面,亦是暫時最貼近中產年輕人的生活想像,不太豪華但充滿品味氣質。看似很實在。 有趣的是,最後一個公園場景,公園裡的都是一對對年輕男女,可能有小狗作伴,但共沒有小童、老人生,而回帶廣告中亦不曾描繪有其他年齡層的人出現,實際把想像空間凝固在一個夢幻世界。
迎海(Double Cove)是由恆基兆業地產牽頭,新世界發展及培新集團合作發展,位於香港新界東烏溪沙落禾沙烏溪沙路8號的大型住宅項目,設21幢住宅,合共提供約3,500個單位。迎海引入逾20件由本地名家創作,價值約2,000萬藝術品作點綴,分佈於會所及屋苑各處,其中10件由本地藝術家設計,另外亦有外國藝術家如西班牙著名雕塑家Jaume Plensa及中國當代藝術大師岳敏君的作品。
// 藝術源於自然,佢又超脫自然
我嘅夢想 係要令每一個愛藝術嘅人 都有比藝術館更大嘅胸襟
完美變奏 造極之時 迎海 星灣御
與藝術大師對話
朱銘 JAUME PLENSA 岳敏君 文丙頭 林偉而 甘志強
就在「迎海」
30秒的廣告,沒有出現一刻與樓宇有關的景象,當中只出現十數件拍得非常精緻的藝術品
作為樓盤廣告,沒有表現生活想像,但就不斷強調「藝術」,正確來說是「藝術品」,及至最後以一列藝術家之名作宣傳⋯⋯重點,都只是「屋苑各處以價值約2,000萬藝術品作點綴」
當藝術、藝術品、藝術家都是高尚的「點綴」,這就是造極版「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嗎?
2010年後,樓宇廣告重新出現一些貼近生活的聯想,將「炒賣」成份隱藏。又或是將豪華提升至奢華,將當中的土豪味道變成對高尚品味的追求,一切都是優美的格調。
理想房子、每個年代對優質生活的描述都不一樣:由80年代設備齊全,到90年代豪華裝修,到00年代品味追求,時至今天,我們對於居住的要求是有增還是減?
追求夢想與實際生活間,有多少人真的可以如廣告中人一樣?
當社會不斷出現年青人難以置業的聲音,這些預設給年輕觀眾群的廣告是給誰看的?
當看到這些理想生活幻影,你會想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