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創作內容

「左膠」、「黃絲」、「藍絲」這些約化及歸邊符號並沒有幫助我們理解更多。「七天七夜」以七個碎片為骨架,目標就是希望鬆動約化的論述,對抗來自國家機器或媒體主導的單一化論述,也拆解等我們不知不覺地約化自己的種種符號。

「七天七夜」希望以離散的敍事,以不同的角色的視角切入,團隊中有很不同的人,有社區劇場經驗豐富的吳文基與伍綺琪、默劇遊走歐洲的吳紹熙、社運音樂的黃衍仁、劇場編導陳冠而、中大學生報前編輯吳皚純。角色方面,大部分取材自我們真實相遇的人。

旅程特色:讓身體直面城市

這次「跨媒介旅程」的「演出」地點皆不是劇院或畫廊,而是城市的不同角落,觀眾需要主動參與,身歷其境地感受。城市本身就是個複雜而多變的文本,其中的人物、風景與聲音一直流動,與創作文本相互交錯,期待著參與者的介入與對讀。

節目的組成及順序須由參與者自行決定,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而選擇節目;亦可於網上閱讀旅程的外傳。為保持「演出」質素,每場「演出」均維持低量的參與人數 。我們特別希望參與者能參與最後的「論壇」和「投票」,在「演出」之外,進行更多深度討論和交流。

我們的思考途中

創作過程中我們也不斷反問自己及隊員,這個創作計劃的意義何在?目前我們沒有一個很整全的答案,但我們認為,好好處理自己的感受,沉澱而後慢慢思考,是很重要的。在焦躁的社會氛圍下,我們也時有憤忿與急於行動的時候,但若太急躁容易因恐懼/仇恨/憤怒而歸邊。

創作途中不無思考「藝術何為」。這次創作及展演形式上的嘗試也是在試圖回答我們自己。